時間:2023-09-25來源:全球有機硅網
全球有機硅網9月25日訊:全球機構將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測從此前的4.8%、4.9%上調至5%與5.1%。中國經濟企穩跡象增多。分項數據來看,消費、工業生產、制造業同比增速多數反彈,進出口和地產增速跌幅收窄,通脹觸底回升,信貸社融數據小幅高于預期。9月順周期有機硅人氣回升,原料端紛紛反彈。
自2021年以來有機硅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今年上半年硅企業績更是到達10年內冰點。而隨著8-10月海內外旺季到來,有機硅行業情況有所轉變,硅企訂單和產品價格迎來增長。9月以來,已有包括合盛、新安、興發、恒星、東岳等多家單體上市硅企加入調價隊伍,行業回溫勢頭顯著。業內表示政策發力疊加經濟復蘇,近期偏上游的資源品以及具備產業競爭優勢的硅制品系、硅酮膠系等訂單明顯回暖,行情有望貫穿四季度。
上周三,陶氏集團率先打響全球有機硅第一輪漲價潮,于2023年10月15日或合同允許日期起,上調陶氏品牌下的部分有機硅產品,調漲幅度約為 5~10%。本次漲價范圍主要涉及到中國、歐美及東南亞的業務 (原料居多)。此后,信越、瓦克、邁圖、安必亞等多家海外品牌企業先后宣布漲,漲幅均在800-1000元/噸區間。
9月25日,國內DMC市場局部穩中上行,同8月相比暴漲2000元/噸。新疆DMC現貨價格商談在15200-15300元/噸;江西DMC現貨價格商談在15300-15400元/噸,原料工業硅市場整理運行,有機硅專用421#工業硅報16200-16500元/噸,一氯甲烷報3000-3100元/噸。各大單體廠及持貨商區間報盤,下游采買剛需為主,交投跟進中。
有機硅價格持續攀升,生膠現貨價格已突破15500元/噸,但下游補庫存熱情不減。業內人士預計,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臨近,硅制品消費全球需求仍將維持高景氣度;但也有觀點認為,隨著價格上漲,有機硅價走勢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眉筆比一克黃金還貴的新聞讓人們大為震驚,趁此時機,國內有機硅品牌紛紛抓住金九銀機會,展開了一波波營銷攻勢,效果很是理想。近日,“新疆和山東巨頭銷量暴漲”的消息登上業內熱搜,被硅友戲稱為“潑天富貴”。
對于這波品牌漲價的營銷操作,業內觀點,如果站在營銷的角度,這波“漲價”營銷拉動了銷售量,可以理解;但從另外一面來說,其實也代表著部分有機硅企業在品牌運營上的“不成熟”。真正的有機硅需要的是:品牌價值加產品品質。無論是新疆,還是江西,這些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品牌都擁有不錯的行業品牌認知和全球客戶基礎,在需求競爭的大環境下,需要的是挖掘屬于自己的亮點,而并非一味蹭漲價流量。品牌到底想把漲價事件當成一種短期的營銷活動來看待,還是把這些產品當作一個長久的,能給其主營業務帶來重要營收的事件來看待,還得看品牌方的目的。
今年以來,整個有機硅產業鏈呈現的特征是上游端弱于下游端,造成產業鏈利潤向下游端傾斜,而中游環節的強弱取決于價格變化周期的景氣度。隨著以DMC為首的訂單回升,有機硅原料價格也開始全線提價,但原料價格漲速遠快于成品,多數下游產品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面對此種情況,有一定產品優勢和手握市場定價權的下游有機硅企業自然可以堅定選擇漲價,轉嫁來自原料成本端的壓力,但對于中低端硅酮膠廠商而言,市場競爭大,產品抗風險能力弱,盡管有成本支撐,可能也會出現出廠價上調,市場卻降價出貨的場景。
我國有機硅行業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必須進一步增強行業信心,保持轉型升級定力。專精特新有機硅企業的快速發展,充分體現了產業鏈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對專精特新有機硅企業來說,創新是靈魂所在,希望聚焦有機硅主業、咬定青山、苦練內功,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堅持走精耕細作之路,不斷向差異品牌化轉型,向有機硅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端攀升。今年,新安、匯富、硅寶、遠翔等多家有機硅公司近期“揚帆遠航”,紛紛加快出海布局,目前企業主要精力就是開拓發展海外市場。作為有機硅鏈企,也是行業大品牌的重要代表,多場海外大展會說明有機硅企業正掀起產業鏈出海的新浪潮。
德國最大一些企業頂住政府壓力,增加了對中國的投資。在中國有較大規模業務的德國公司正尋求提高本地生產,減少對德國進口的依賴;它們與中國供應商達成協議,提高供應鏈本地化的程度,并與中國公司建立聯盟關系。上述措施旨在保護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守護它們的利潤。
印度這個南亞大國已成為國際投行擴張的目標。美國金融集團杰富瑞(Jefferies)此前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僅有少量業務,而且其研究報告而非交易能力更為出名。但如今,杰富瑞正通過一系列交易——包括涉及阿達尼集團(Adani)的交易——從競爭對手那里挖走資深銀行家,并擴大自己的辦公室。
以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為主的國內陣營9月21日宣布,對日本工業巨頭東芝(Toshiba)的要約收購(TOB)已經從股東手中募集到78.65%股份,收購成立。收購額約為2萬億日元(約135億美元)。東芝最快于年內摘牌退市,結束長達74年的上市。東芝2015年曝出違規會計問題后持續混亂的經營局面劃上句號,將在穩定的股東支持下力爭實現重組。東芝退市后將與一直介入經營的海外基金斷絕關系。
微信公眾號同步更新資訊
客服咨詢熱線:0755-89636258 89960821 | 傳真:0755-89634103 | 郵箱:409504723@qq.com
法律顧問:廣東粵和律師事務所(閆律師) 官方QQ交流群:652861255
版權所有遠宏公司 有機硅交易網 粵ICP備11091670號-4